過去幾年經歷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應用範圍從Web 1.0 到Web 2.0,再到Web 3.0。 Web3——去中心化網絡——是互聯網的最新主要迭代,它有望實現穩定和安全的去中心化網絡,同時提供各種創新功能。
自1989 年萬維網問世以來,多年來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Web 1.0 是只讀的; Web 2.0 見證了用戶通過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中心化平台參與的重大轉變。在這個時代,個人數據由中間人控制:中間人:運營數字平台的人。因此,人們無法控制他們的數據以及他們創建的內容。
Web 3.0 通常被認為是互聯網的未來。與Web2 時代不同,所有權和控制權是分散的。構思由 以太坊 生態系統中,Web3 可增強隱私、提高透明度、消除中介、促進數據所有權和數字身份解決方案。與Web2 改進前端功能的方式類似,Web3 專注於革新後端功能。
今天,Web3 架構已經遠遠超出了在去中心化層上運行的互聯網功能。它已成為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去中心化數據網絡等多項創新技術的融合。有了Web3,數據和計算向邊緣移動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強大的計算資源被整合在一起,以創建下一代分散的、用戶所有的、超高效的邊緣網絡。分散的數據網絡可以使不同的數據生成器能夠在不失去所有權控制和隱私或不需要中介的情況下處理他們的數據。
同時,Web3 技術還結合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創建了一個連接用戶和機器以及連接問題所有者和問題解決者的基板,無需第三方。這種協同作用有助於更好地了解人類偏好以及更準確的分析和結果。因此,Web 3.0 從技術到破壞社會結構。
從上面可以看出,Web 3.0 有可能為所有行業帶來根本性的創新。
然而,到目前為止,Web 3.0 的採用是由與加密相關的用例驅動的。這是因為大多數Web3 協議嚴重依賴加密貨幣的初始用例。這導致大多數項目專注於加密貨幣,而不是加密貨幣之外的Web3 技術的主流採用。
問題是,去中心化技術可用於消除獲取價值的中間商。這對21 世紀出現的不同的新經濟體來說可能是一個福音。一種可以由Web3 技術塑造的經濟是零工經濟,新技術有望消除Uber 和Upwork 等中心化平台,讓零工工人有機會賺錢,而無需為大公司掏腰包。一個很好的例子是 任意任務,旨在使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能夠免佣金和無銀行進入全球數字經濟。
Web3 技術的另一個此類用例是將其集成到創作者經濟和以智力資本為中心的應用程序中。 2020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作為創作者經濟基礎的無形資產的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現在 控制標準普爾500 指數市值的90% 以上.
正如上面的統計數據所示,世界正在演變為一個以智力資本為中心的創意經濟,一個除智力和人力資本之外的大多數資源都是商品的世界似乎並不太遠。所以,創意經濟封裝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資產,尤其是創新企業,但它們在企業之外的總價值卻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除了擁有較高的內在價值外,知識資產還為投資者提供了隨著價格上漲進行投機的機會。因此,從這些資產中獲取價值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為了促進創作者經濟對Web 3.0 的主流採用,有一些項目構建了一系列工具,以實現無形資產的發現、評估、許可和交換,以增加流入創意經濟的流動性。構建這種架構的一個項目是 迪普. 除了用於創意經濟的工具和應用程序外,該公司還提供一套Web3 協議。
現在您可能會想:這些項目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充當獲取價值的中間人嗎?好吧,你錯了。
這些項目不是由董事會管理,而是由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管理。 DAO 實現了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的民主治理模式,並且可以將向創作者或零工經濟工作者收取的任何費用用於平臺本身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是面向以利潤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和Web 2.0 模式。
互聯網已成為商業、通信等的中心。而Web 3.0 具有改變協議和價值交換的潛力。這意味著通過Web 3.0 過渡到更加民主的互聯網可能會讓世界不僅通過圍繞存儲、數據交換、金融交易以及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徹底改變基礎設施來重新利用互聯網來釋放機會。
Web 3.0 正在塑造的不僅僅是互聯網的進化,而且是對社會許多方面進行徹底改革的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