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表在2018 年的一項分析,以市場價格的份額計算,開採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的環境成本與生產牛肉的氣候損害相比,與黃金開採成本相比更具可比性。 科學報告. 作者建議,不應將比特幣視為類似於“數字黃金”,而應將比特幣與牛肉、天然氣和原油等能源密集型產品進行比較。
2021 年12 月,比特幣的市值約為9600 億美元,在全球加密貨幣中約佔41% 的市場份額。儘管眾所周知是能源密集型的,但比特幣對氣候造成的損害程度——碳排放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以及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尚不清楚。
Benjamin Jones 及其同事對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比特幣採礦造成的氣候損害進行了經濟估計。他們報告說,2020 年比特幣採礦每年使用75.4 太瓦時(TWhyear-1) – 能源使用量高於奧地利(69.9 TWhyear-1) 或葡萄牙(48.4 TWhyear-1)。
作者根據三個可持續性標準評估了比特幣的氣候損害:估計的氣候損害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比特幣的市場價格是否超過氣候破壞的經濟成本; 以及與其他部門和商品的氣候損害相比,每枚硬幣的氣候損害如何。他們發現,比特幣採礦的能源排放量從2016 年的每枚硬幣0.9 噸排放量增加了126 倍,到2021 年每枚硬幣的排放量為113 噸。計算表明,2021 年開采的每個比特幣產生了11,314 美元的氣候損失,全球損失總額超過120 億美元——市場價格的25%。損失在2020 年5 月達到硬幣價格的156% 的峰值,這表明每1 美元的比特幣市值會導致1.56 美元的全球氣候損失。
最後,作者將比特幣氣候損害與發電、原油加工、農業肉類生產和貴金屬開採等其他行業和產品的損害進行了比較。 2016 年至2021 年間,比特幣的氣候損失平均為其市值的35%。與天然氣發電(46%) 和原油生產的汽油(41%) 的市場價值相比,這低於氣候損失,但高於牛肉生產(33%)和金礦開採(4%)。
作者得出的結論是,比特幣不符合他們評估的三個關鍵可持續性標準中的任何一個,並且需要做出重大改變——包括潛在的監管——才能使比特幣開採可持續。
參考:“對比特幣採礦的氣候破壞的經濟估計表明,與數字原油相比,數字黃金更相似”,2022 年9 月29 日, 科學報告.
DOI: 10.1038/s41598-022-18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