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一篇來自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投資者Gaby Goldberg 的精彩Mirror 帖子。社交代幣悖論:新節點回報遞減在這篇文章中,戈德伯格討論了她所謂的“社交代幣悖論”——一個基於排他性的社交代幣社區中出現的問題。挑戰在於,社交代幣需要通過包括新成員來升值,但這些會員制社區必須保持其群體的排他性,否則社會價值和效用價值將下降。因此,社會令牌悖論誕生了。除非以其他形式實現效用增長,否則基於排他性的社區將面臨社交代幣悖論,並註定會重複惡性循環:第1 階段:基於排他性的社區使用社交代幣構建,會員需要擁有一定數量的代幣。階段2:該組的早期進入者獲得代幣,因此代幣升值。新進入者還強化了這樣一種觀念,即該集團具有排他性和社會價值,因此排他性會在一段時間內增加。階段3:在某個閾值(取決於團體),新成員的持續增長開始降低團體的社會效用和排他性。然而,隨著新成員被迫獲取代幣,代幣價格上漲。第4 階段:最終激勵新成員招募新成員以確保代幣升值。然而,在足夠大的規模下,新成員會導致排他性價值的回報遞減。此時,代幣升值並在某些成員人數上達到頂峰。第5 階段:成員為了盈利或因為排他性/效用降低而出售代幣。最終,社區在再次繼續循環之前達到某種平衡。非會員制代幣不會出現這種悖論。例如,比特幣的每個新買家都會增加比特幣的價值——增加比特幣的稀缺性,因此所有成員都是一致的。網絡的新節點或成員增加了網絡的價值。排他性的雙刃劍不幸的是,發展一個排他性社區的回報是遞減的。更多的人通常意味著更少的排他性,因此更少的社會價值。以貨幣價值換取會員資格是最常見的排他性形式。鄉村俱樂部、活動和訂閱都是以貨幣價值換取排他性的形式。會員資格的某些方面是轉瞬即逝的(例如事件),而其他方面則是反復出現的(例如會費)。財務衍生的排他性或會員資格是一把雙刃劍——它會屈服於社交代幣悖論。它自然會限制社區的規模和潛在增長。排他性作為一種價值主張將永遠存在,但它不必完全依賴於經濟。表現或成就排他性成就或表現是具有社會價值的信號。通常情況下,性能評估可能很模糊,但是,Rabbithole 已經開始創建用於完成某些任務的鏈上記錄。此外,可以將會員資格授予在各種DAO 中完成任務的個人(例如銅會員、銀會員等)或以前的投票者。基於成就或參與的分層成員資格可以將來自不同社區的個人聚集到一個DAO 或社區中。想像一下,在一個DAO 中擁有來自不同DAO 的一些頂級貢獻者或投票者。時間排他性根據時間創建會員資格可以使長期玩家保持一致,並添加一個無法遊戲或經濟購買的元素。時間成員資格也可以與成就相結合,例如涉及將某些任務磨練數小時或數週直到完成的任務。這種模式可以激勵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加入的社區的發展。經驗或服務的排他性共享的經驗將不同的人團結在一起,無論是兄弟會、大學生、同一地理位置的人還是其他人。體驗也可以以事業為導向,例如慈善附屬機構或以事件為導向,要求個人在獲得可訪問其不和諧頻道的NFT 之前參加藝術家的音樂會。關於排他性的最終想法這並不是說財務排他性是負面的——人們如何選擇分配他們的資本,無論是用於活動、會員資格還是其他方面,都是關於權衡的。排他性為基於共同目的或目標的社區帶來價值。隨著社交代幣社區尋求擴展他們的網絡,重要的是想像如何帶來不僅是金融性質的效用和價值。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