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dX 最大亮點是操作體驗接近中心化交易所,Perpetual、MCDEX 等競爭者同樣值得關注。
原文標題:《dYdX 是「半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那麼還有哪些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值得關注? 》
撰文:北辰
dYdX 宣布推出治理代幣DYDX,並決定對3.6 萬餘名歷史用戶空投7500 萬枚,讓整個行業都開始去中心化衍生品賽道。
不同於上次Uniswap 的無差別空投,dYdX 是按照用戶的歷史交易量的等級來分配數量,並且要在Layer 2 版本上再次完成對應的交易量,才可最終拿到空投。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的是,dYdX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裡,交易量將會迎來激增(事實上昨天開始已經成為行業第一了)。
獨角獸dYdX 的這次空投,很大程度上標誌著去中心化衍生品時代走來了。那麼dYdX 到底如何?以及這條賽道上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項目?
「Coinbase 黑幫」重要成員
Antonio Juliano 於2017 年創立dYdX,他此前是Coinbase 和Uber 的工程師,他對dYdX 的定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由於dYdX 的主要投資者以及核心成員與Coinbase 高度重疊,所以可以把dYdX 當作「Coinbase 黑幫」在去中心化衍生品領域的觸手。
從時間維度上看,dYdX 是世界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衍生品交易所。但從當下的體量來看,則是第二大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此前一直是Perpetual,不過昨天出現了逆轉)。
Juliano 對整個去中心化衍生品賽道非常樂觀,他認為DEX 最終將戰勝CEX,永續合約又會超過其他衍生品。而dYdX 就是在永續合約上發力。
「我認為過去一年在加密市場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真正由永續合約驅動的衍生品交易量,要遠比加密貨幣中的其他所有東西帶來的交易量加起來都大。」
dYdX 創立不久就獲得了a16z 和Coinbase 核心成員創立的Polychain Capital 的200 萬美元種子輪投資。
直到今年6 月,dYdX 完成了6500 萬美元的C 輪融資,如果算上此前的種子輪、A 輪和B 輪(今年1 月完成)的話,dYdX 共融資8700 萬美元。
無論是投資陣容還是融資規模,dYdX 的表現都遠遠超出了外界的想像力。當然這也保證了dYdX 能夠長期專注於對產品的打磨上——如何提供更快速的交易體驗、更好地管理風險以及製定更複雜的交易策略。
那麼dYdX 表現如何呢?
dYdX——油電混合動力汽車
儘管dYdX 在2017 年就成立了,但直到2020 年才構建並推出了第一個永續合約協議,然後交易量增加了40 倍(從2019 年的6300 萬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25 億美元)。
眾所周知,衍生品市場遠大於現貨市場,而去中心化衍生品規模卻才剛剛勉強追平現貨,主要矛盾是衍生品的複雜性同DeFi 落後的基礎設施之間的矛盾。
簡而言之,交易體驗太差。
這種基礎設施的落後既體現在網絡層,也體現在應用層。
dYdX 在網絡層的改進是將非託管的鏈上結算與使用訂單簿的鏈下低延遲匹配引擎相結合,在流動性和低滑點上改善了交易體驗。
後來還推出了Layer2 解決方案來提高網絡的可擴展性,號稱「有史以來最快去中心化交易所」。
但就應用產品而言,dYdX 最大的亮點是訂單簿模式——這意味著操作體驗非常接近中心化交易所。而這對於一個DeFi 產品來說就毫無亮點了。
dYdX 有一個被廣為稱讚的優勢,就是能夠像中心化交易所那樣委託止損,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DeFi 產品能夠實現。
因為鏈上請求必然需要提交方的簽名,所以dYdX 把這部分功能交由鏈下的保管庫來執行操作,再將操作後的數據重新標記到鏈上。
而這個鏈下的保管庫在安全性方面,和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的服務器沒有任何區別。當然,採用零知識證明在理論上會更安全。
dYdX 的訂單簿模式在DeFi 世界有些特立獨行,因為DeFi 對傳統金融第一波最有力的衝擊就是AMM 模式了,不知道為什麼dYdX 選擇這種古老的模式。
當然作為加密衍生品交易所,dYdX 還是有很多獨特的優勢。
相比完全去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dYdX 的費率低、交易速度快、資產種類多……相比中心化的衍生品交易所,dYdX 確實更透明且抗審查。
但dYdX 上述的相對優勢,反過來也可以全部當作劣勢來說,畢竟相對DEX 的優勢完全有CEX 來提供,而相對CEX 的優勢也可以直接選擇DEX。
dYdX 在DEX 和CEX 之間的定位,更準確來說是「半中心化交易所」。
這有些像現在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既無法充分滿足當下的需求,更無法代表未來,注定只是過渡階段的產物。
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真正代表未來的完全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盤點
除了上文具體分析的dYdx,這條賽道裡還是有一些其他選手,如Perpetual、Synfutures、leverj、MCDEX、Futureswap 和Deri,下文將一一進行簡單介紹。
Perpetual
如果說dYdX 的訂單簿模式讓人難以理解是一種共識(買櫝還珠地將AMM 模式棄之不用,卻擁抱訂單簿模式),那麼Perpetual 的vAMM (虛擬自動做市商)則比較有爭議。
vAMM 的原理是:看起來是在AMM 流動性池裡交易,但實際上並沒有真實存在的流動性池,只不過生成了一個虛擬的流動性池來標價,而用戶的資金是放在保險庫裡,最後還是用保險庫的資金來結算。
這麼做的好處是不需要流動性提供者就可以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因為事實上交易者是在為每個訂單提供流動性。
這個邏輯就像是所有股民都是拿著現金走進證券公司的交易大廳,然後把現金放桌子上,再開個模擬盤來交易,最後離開交易大廳的時候用現金再結算一下走人。
但確實能夠保證在沒有人遭受無常損失的前提下,永遠都有可供平倉的流動性,是一種模式的創新,但總有一種多此一舉的嫌疑。
SynFutures
SynFutures 被稱為「期貨合約領域裡的Uniswap」,但目前只有以太坊和Polygon 上的搶先體驗版。
SynFutures 要實現的是用戶只需點擊幾下即可輕鬆上架自己的期貨合約,而且能以免許可的方式購買所需的衍生品合約。
SynFutures 的交易模型看起來和Perpetual 的vAMM 有些相似——推出了sAMM,但兩者只是名稱上的相似,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
他們都覺得AMM 機制只適合簡單的現貨交易,外部套利機制無法應對複雜的衍生品交易,於是給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解決方案。
Perpetual 的vAMM 是壓根就沒有AMM 池,而是有自己獨立的現金結算系統,也就不依賴於外部套利機制。 SynFutures 的sAMM 模式則確實有真實使用的AMM 池,但這是一種更加複雜的AMM 模式。
SynFutures 的應對方式是流動性提供者可以單幣挖礦,但50% 的資金會合成另一個幣種的多頭期貨合約,與此同時,sAMM 也會為用戶建立等額的空頭期貨合約。
這樣對於流動性提供者而言,無論是增加流動性,還是撤出流動性,都不會增加風險,因為風險被對沖掉了。
但這種機制對於單個的流動性提供者而言是一種保護,但對整個產品來說則是低效的。
MCDEX
MCDEX 上線了V3 版本,號稱「遊戲規則改變者」,因為設計了一種新的AMM 模式——
除了我們熟知的流動性提供者和交易者,還有操作員這一角色,操作員是永續合約的創建者和管理者。此外,還有守門員等輔助角色,用來接管保證金不足的賬戶。
MCDEX 也有共享流動性池的概念,這一點在資本效率上非常高效。
另外也有止損機制,原理是將訂單發送到操作員的服務器,當價格滿足要求時就向協議提交訂單,協議驗證有效性後就繼續處理訂單。
Futureswap
Futureswap 沒有亮點也沒有槽點,中規中矩乏善可陳。近期V3 應該會上線,官方對V3 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Deri
儘管Deri 在產品設計上是極簡主義,但功能上卻超越了許多非常複雜的金融衍生品。
Deri 看起來是一個平平無奇的AMM 模式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但是Deri 實現了領先行業一大截的功能——
不同於傳統的二元池,Deri V2 的流動性池支持多個交易標的,這意味流動性提供者可以使用使用多種代幣中的一種進行流動性挖礦,更重要的是交易者可以使用多種代幣中的一種當作保證金去開合約。
它的意義在於交易者的轉化摩擦更小,而且未來隨著陸續上線各種基礎代幣進來,也會把這些代幣的持有者吸引進來。
DeriV2 未來還有一個被忽視的優勢就是NFT。把倉位標記為NFT,用戶就可以任意持有、轉移或導入任何其他DeFi 項目(甚至可以不必是DeFi 項目),也就進一步釋放了資本的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eri 的對沖、投機、套利等操作全都在鏈上。
總而言之,Deri 的優勢是用真正鏈上的機制來「精確且高效」地交換風險敞口。
leverj
leverj 的Layer2 是Plasma 側鏈,目前提供BTC、ETH 和DEFI 指數的永續合約,最大的優勢是提供100 倍槓桿。
短期內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被迫收縮市場,而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真正迎來了進擊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