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了當今美聯儲貨幣體系的人物和事件| 第一部分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美聯儲體系的創建,以及將貨幣體系塑造成今天的人物和事件。在我們開始之前,必須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是聯邦儲備系統?” 答案可能會讓您大吃一驚,因為它不是聯邦的,也沒有儲備金。美聯儲銀行甚至都不是銀行。它們是旨在維持和控制美國貨幣政策的私人機構。
聯邦儲備系統是如何形成的?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回顧過去。喬治亞州的傑基爾島是精英秘密會議的所在地,在這次會議上,計劃制定了建立聯邦儲備系統的想法。銀行卡特爾的誕生以及說服國會將錢包權力移交給美聯儲並讓公眾相信它是一個政府機構的策略(當時它不是,現在仍然不是) . 以下是參與該會議的一些人。
1910 年,來自羅德島州的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里奇(Nelson Aldrich)是參議院和華盛頓特區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他被認為是大企業的代言人,經常光顧華爾街。他是摩根大通的合夥人,在銀行、製造業和公共事業領域擁有廣泛的股份。他的女婿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在那次會議期間,他與其他幾位精英共度時光,包括:
- 亞伯拉罕·皮亞特·安德魯- 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 Frank A. Vanderlip – 紐約國家城市銀行行長
- Henry P. Davison – 摩根大通高級合夥人
- Charles D. Norton – 摩根大通紐約第一國民銀行行長
- Benjamin Strong – 摩根大通銀行家信託公司負責人
- Paul M. Warburg – Kuhn, Loeb & Company 合夥人(羅斯柴爾德銀行王朝在法國和英國的代表)
根據G. Edward Griffin 所著的《來自傑基爾島的生物》一書,“會議的使命是將財富集中在精英之間,因為世界上多達25% 的財富都集中在傑基爾島精英俱樂部的成員手中. 在美國,這種控制的兩個主要焦點是摩根集團和洛克菲勒集團。 在每一組中,都有一群商業銀行、投資公司和承兌銀行。”
這個俱樂部的結構完全是教科書式的卡特爾。卡特爾是一組獨立的企業,負責協調其成員的生產、定價和營銷。卡特爾的目的是抑制競爭並提高盈利能力。因此,銀行家組成的卡特爾壟斷了他們的共同利益,聯手確保他們的財富和隨後的權力不會受到考驗。
據《傑基爾島的生物》記載,“1910年,銀行數量迅速增加,競爭加劇; 因此,由摩根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其他著名銀行家經營的既定卡特爾壟斷地位岌岌可危。 到1913 年,非國家銀行佔市場的71%,持有57% 的存款。 這是卡特爾不喜歡的趨勢,需要扭轉。”
因此,卡特爾開會討論了重新控制他們正在失去的壟斷地位的計劃,並解決他們面臨的挑戰。
他們確定了以下方法:
- 停止競爭性小銀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確保對國家金融資源的控制權仍掌握在傑基爾島俱樂部手中。
- 使貨幣供給有彈性,以扭轉民間資本形成的趨勢,奪回貸款市場。
- 將國家銀行的準備金集中到一個大的準備金中,以便所有主要銀行都會效仿。
- 如果金融體系在任何時候崩潰並將損失從銀行所有者轉移到納稅人身上,就要把責任歸咎於納稅人。
- 想辦法讓國會相信這是為了公眾的最大利益。
當時,美國公眾對卡特爾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知道多年以前,這些企業集團一直在尋求保持影響力,一直到獨立戰爭。該組織知道,使用字面意思的“卡特爾”和“銀行”會導致公眾反對他們。 Warburg 擁有豐富的知識,因此成為該團體中的主導力量,提出了“聯邦儲備系統”一詞,隨後他與參議員奧爾德里奇合作制定了1913 年的聯邦儲備法案。
對歷史的簡要回顧顯示了我們當前系統的缺陷。在一個我們不再擁有主權的地方,我們的金錢和我們的國家也不再擁有主權。我們受制於一個銀行家卡特爾,他們希望用我們的錢來對付我們,並進行監視,以限制我們的言論和獲取信息的機會。卡特爾的存在只是為了確保他們的財富,而納稅人一直在為這些銀行家的生存買單。 1971 年是棺材上的最後一顆釘子,它賦予了聯邦儲備系統印鈔的權力,並且可以在不遵守金本位的情況下這樣做。從來沒有對美聯儲進行審計,將來也不會。
2008 年市場崩盤後,納稅人因“大到不能倒”的大銀行的貸款失誤而受到指責。這開創了先例,現在每當發生金融災難時,納稅人而不是銀行家將買單。
隨後在2008 年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這是對卡特爾的抵制,他們知道這一點。
中央銀行系統將抵制持有比特幣的人,他們將游說他們控制的政客,以確保他們的權力和財富毫髮無損。我們是他們遊戲中的棋子; 然而,比特幣讓我們有力量反抗這個機構,它讓我們有希望忍受即將發生的事情。這個金融機構不會和平地交出城堡的鑰匙:我們必須堅持我們的原則並做我們必須做的事情,以確保未來不僅擁有我們自己的主權,而且擁有我們的金錢和我們的國家。
來源
格里芬,通用電氣(2010 年)。 “來自傑基爾島的生物:再看美聯儲”美國媒體。
這是Shill Scale 的客座帖子。表達的意見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不一定反映BTC, Inc. 或 比特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