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反對比特幣的運動如火如荼。儘管這一次他們有絕佳的機會寫一篇平衡的文章,但他們沒有。作者一個接一個地報導了一個積極的比特幣挖礦故事,同時保持一種傲慢的態度,並暗示這一切都是公關舉動。標題總結了《紐約時報》的立場,“比特幣礦工希望將自己重塑為環保。 ”
相關閱讀 | Valkyrie 比特幣挖礦ETF “WGMI”獲准在納斯達克上市
在我們進入它之前,一個快速的故事。比特幣能源消耗方面最重要的專家Nic Carter 發表了 一份詳盡的採礦報告. 除其他外,它包含了顯示中國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水電進行採礦的硬數據。主流媒體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黨的路線是我們不能相信中國的統計數據。而且,中國可能正在燃燒油菜。
快進到上個月。中國不久前禁止比特幣開採,比特幣的哈希率重新定位、恢復,而整個網絡運行良好。中國的採礦業大部分轉移到綠色能源豐富的國家。 《紐約時報》發表了什麼?一篇名為“中國禁止加密貨幣. 現在,’採礦’更髒了”,聲稱中國礦工正在使用水電能源,因此使用了更清潔的能源。
這就是我們正在處理的宣傳水平。
紐約時報這次對比特幣挖礦有什麼看法?
文章首先介紹了Argo Blockchain,該公司正在建造一個“主要由風能和太陽能提供燃料”的新設施。他們甚至引用Argo 首席執行官Peter Wall 的話。 “這是比特幣挖礦的必殺技。 你眺望遠方,你就擁有了可再生能源。” 那有什麼問題呢?
兩段之後,《紐約時報》開始推送謊言和令人尷尬的數字:
“研究人員估計,現在單筆比特幣交易需要超過2,000 千瓦時的電力,或者足以為美國普通家庭供電73 天的能源。”
當然,這些荒謬的說法來自Digiconomist,一位被廣泛揭穿的研究人員,恰好是荷蘭中央銀行的僱員。然後,他們公然引用介紹中提到的惡意研究。
“比特幣網絡對綠色能源的使用率也從2020 年的42% 下降到2021 年8 月的平均25%。(該行業認為其平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接近60%。)這部分是由於中國的鎮壓,這切斷了廉價水電的來源。”
並引用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亞歷克斯·德弗里斯(Alex de Vries)的話完全不合時宜。 “如果礦工想要最大化利潤,他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機器放在可以運行一整天的地方。” 什麼?為了最大化利潤,礦工將盡可能找到最便宜的能源。能源是他們最大的成本。最便宜的來源是目前被浪費的能源。情況就是這樣。
BTC price chart for 03/26/2022 on Forex.com | Source: BTC/USD on TradingView.com
更多感覺良好的故事被認為是壞消息
《紐約時報》甚至援引TeraWulf 首席執行官Paul Prager 的話說:“我現在與之交談的每個人都在談論碳中和。 語言已經完全改變了。” 然後,報紙傳播好消息。
“TeraWulf 已承諾使用90% 以上的零碳能源運營加密貨幣礦場。 它有兩個正在建設中的項目——紐約州北部的一座以水電為燃料的退役燃煤電廠,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核動力設施。”
這些故事都沒有被慶祝。記住文章的標題,它們被玩世不恭地呈現為公關噱頭。然後是Sangha Systems 的時候了,他“改造了Hennepin 鎮的一家舊鋼廠。 Sangha 由前律師Spencer Marr 經營,他說他創立公司是為了推廣清潔能源。 但Hennepin 工廠約有一半的電力來自化石燃料。”
紐約時報關閉循環
這是《紐約時報》能找到的最糟糕的例子。一個“創立公司是為了推廣清潔能源”但不得不做出妥協才能創業的人。為了結束這篇文章,作者將我們帶回到Argo Blockchain 並嘗試提取類似的東西。顯然,首席執行官“不能保證Argo 的新中心不會產生碳足跡。 這將需要繞過電網並直接從可再生能源公司購買能源。”
相關閱讀 | 拜登喜歡英特爾生產半導體的計劃。比特幣挖礦怎麼樣?
然後,他們再次引用他的話。 “許多可再生能源生產商仍然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 加密礦工沒有信用檔案來簽署10 年或15 年的交易。”
因此,Argo 確實在嘗試,但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目前還不可能。整個行業正在走向更環保的道路,因為激勵措施是這樣一致的。明白了,紐約時報。知道了。
Featured Image by tacskooo on Pixabay | Charts by Trading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