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mes、Beeple、Nyan Cat 的創造者Logan Paul 等 藝術家 和 名人 正在通過出售數字圖像的所有權賺取巨額資金。
克里斯托雷斯,最早創造Nyan Cat 的藝術家,最近“鑄造”了一個新的 動圖 出名的 網絡模因 哪一個 售價超過470,000 美元 以太坊的價值 加密貨幣 2020 年2 月。
Grimes 向想要擁有在線商品所有權的人出售了10 幅數字藝術品圖像,其中最貴的一張近40 萬美元。
這些藝術品被稱為NFT,或“不可替代的代幣”,它們存在於類似於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中,以證明它們的“所有權”。
在建立在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免費傳播圖像的互聯網上,將所有權與非個人創建的特定單一圖像聯繫起來的想法很奇怪——但這並不新鮮。
由於加密貨幣技術的興起,以及數字藝術家對他們的手藝擁有更多所有權和貨幣化選擇的願望,這個想法最近大受歡迎。
什麼是“不可替代的代幣”?
不可替代的代幣(NFT) 是指屬於購買者的數字物品。在經濟學中,可替代性是商品可互換或可複制的屬性。例如,如果您通過短信將手機中的照片分享給其他人,則數據和圖像將被複製。
NFT 不會阻止這種複制——你仍然可以截取數字藝術作品的屏幕截圖,或者分享Nyan Cat GIF——但它確實顯示了誰“擁有”原始圖像——就像你的護照圖像也包含你的名字一樣,年齡和身份證號碼。僅僅擁有您的護照圖像並不能使那個人成為您,該原則在此處適用於NFT。
雖然NTF 存在於區塊鏈上,就像用於購買它們的加密貨幣一樣,但還有許多其他差異:NFT 在區塊鏈上是堅不可摧的,無法分割的,並且始終可以追溯到原始創建者。
有哪些NFT 示例?
CryptoKitties 遊戲,玩家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交易數字小貓, 2017年非常流行. 不同的貓——或貓的圖像——具有不同的“特徵”,用戶可以交換它們來收集各種不同的數字動物。
拍賣行佳士得最近進行了首次數字藝術拍賣,展出了邁克·溫克爾曼(Mike Winkelmann)(又名Beeple)的作品,收藏名為Beeple 每天:最初的5000 天, 其中出售 6900 萬美元(4940 萬英鎊)。
CryptoPunks,哪裡 算法生成的角色可以通過拍賣購買,也可以像更昂貴的神奇寶貝或交易卡一樣交換和交易。去年,這些角色中的6,000 多個以每個16,000 美元的平均價格交易。
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對於一些藝術家來說,NFT 是一種從數字藝術中賺錢的方式。版稅可以直接計入藝術品中,這樣每次藝術品售出時,創作者都會收到一份。對於潛力 模因經銷商 誰想從他們創建的圖像中賺錢,這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前景。
“它賦予創造者力量,”Nyan Cat 的創造者克里斯托雷斯說。 “創作者最初擁有它,然後他們可以出售它並直接貨幣化並獲得對他們的工作的認可。”
這通常是在線藝術家所悲嘆的批評,高調的帳戶在沒有付款或署名的情況下分享他們的創作 一個不優先考慮作者身份的互聯網.
根據創作藝術品的難易程度,它也可以成為名人賺錢的快捷方式。格萊姆斯 在20 分鐘內售出價值600 萬美元的數字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具有如此高的價值,與實體藝術具有高價值的原因相同——NFT 的稀缺性,以及擁有足夠加密貨幣購買它們的人的厚錢包。
此外,市場的波動性,其中NFT 可以迅速飆升和下跌,這意味著只有擁有足夠可支配收入的人才能免受不良投資的影響。這再次使它有利於富人。
有什麼缺點?
明顯的缺點是,與獨一無二的繪畫或雕塑不同,擁有數字藝術作品並不能阻止其他人也“擁有”它。您可以從Grimes 的Twitter 頁面下載內容並“擁有”它,因為您擁有一份可以分發的副本。
“我不認為NFT 作為發布藝術的平台具有吸引力,”倫敦數字藝術家v buckenham 說 守護者.
“擁有一件藝術品的意義在於欣賞它並享受它——而購買NFT 並不能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NFT 只是一個花哨的數據庫中的一個條目,在某個地方斷言您“擁有”藝術品。 它唯一的好處是允許您稍後將該數據庫條目出售給其他人。”
還有環境,加密貨幣技術目前與環境不一致。據估計, 用於開採比特幣的能源比整個國家使用的能源還要多. 一年內,比特幣使用 與挪威的電力相同,幾乎是蘋果、亞馬遜、Facebook、微軟和谷歌總和的三倍。
“加密基礎設施主要依賴化石燃料(佔世界電力的64%:煤炭38%,石油和天然氣26%)。二氧化碳排放量,加上消費量的穩定增長,正在將我們推向氣候末日”, 法國藝術家Joanie Lemercier 指出 在一篇博文中解釋了他們取消加密藝術發布的原因。
捍衛者會說比特幣的很多能源使用來自可再生能源,以及比特幣是有限的,不能永遠開采的事實,但最終的比特幣是 在2140 年左右之前不太可能被開採.
因此,在比特幣網絡是否能夠在氣候變化的後果之前適應環境問題之間展開競爭—— 營養不良、瘧疾、腹瀉和熱應激 ——完全成為現實。